一个地名唤起了33年前的回忆,7岁的河南女孩继续与宜昌警方的父女关系
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江雅丽
33年过去了,河南女孩陈芳(笔名)一直不想提到痛苦或美好的回忆:7岁时,她被亲戚残忍地遗弃在湖北宜昌,一个警察叔叔把她带回家,像女儿一样抚养了两个月。
直到有一天,她才在抖音上画出了熟悉的名字——大公桥。她立刻决定回去看看已经分开33年的“警察爸爸”。
7岁的小芳与大云飞合影
派出所长与流浪女孩的父女关系
回到1990年5月,一个小女孩独自站在宜昌市大公桥铁轨旁,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赤脚,浑身脏兮兮的。
当一个好心人看到这个女孩很穷时,他把她送到了大公桥派出所。当时导演大云飞的家就在派出所旁边的家庭大楼里,所以他让妻子郑阿姨临时照顾这个小女孩。郑阿姨耐心地问了小女孩,得知她叫小芳,刚7岁,是河南人。亲戚们把她带到宜昌,悄悄地离开了。
在大云飞的号召下,家庭大楼的邻居们送来了衣服和鞋子,还有人带来了木盆。郑阿姨拿出毛巾和肥皂,把小芳洗干净,换上衣服和鞋子,小女孩露出甜美的笑容。
那天晚上,郑阿姨把儿子留在爷爷奶奶家,让床给小芳住。就这样,无家可归的小芳住在大云飞的家里。白天,小芳在楼下的院子里玩耍。当她看到郑阿姨下班时,她小跑着上楼。郑阿姨的儿子回来后,亲切地喊着“芳子姐姐”。
儿童节那天,郑阿姨给小芳买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带她和儿子去儿童公园。虽然小芳和普通孩子一样天真,但只要被问及家里的情况,她就默默地哭了起来。
大云飞多次与妻子商量,提出收养小芳,但在咨询了相关流程和学习生活要求后,他们决定帮助小芳回到自己家。
经过多次联系,在河南省公安厅的支持下,小芳在大云飞夫妇家住了近两个月后,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宜昌警察护送回家。当她被送到火车站时,大云飞夫妇和一些热心的警察及其家人为她准备了零食和衣服,希望这个小女孩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芳(右一)在宜昌留下的快乐瞬间
失去联系33年的女儿通过网络留言
今年1月23日,家住伍家岗区的退休职工郑阿姨接到丈夫生前单位的电话:“阿姨,你还记得30多年前叔叔在大公桥派出所工作时收留的一个河南小女孩吗?”
“一定要记住,老大生前经常念叨这个孩子,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郑阿姨反复问。
郑阿姨回忆说,小芳走后,她和丈夫想了很久。一个月后,大云飞接到河南警方的电话,说他已经帮小芳回到了父母身边,所以他们很放心。
许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家人偶尔会翻到小芳留在家庭电影集中的照片,大云飞忍不住叹了口气,“我的女孩!”还有几次,大云飞在电视上看到“寻亲”栏目,也会喃喃自语,“这个傻女孩啊,为什么不来我们呢!”郑阿姨曾经问丈夫:“如果小芳来找我们怎么办?”大云飞专横地回答说:“那我们就给他买嫁妆吧!”
1997年,大云飞从大公桥派出所调任吴家公安分局副局长。2018年退休,2020年病逝。
郑阿姨不明白公安局这么多年来是怎么问过去的。吴家公安局政治教导大队民警表示,一位网友在“平安吴家”抖音上留言,称在观看反诈骗宣传短视频内容时,无意中看到了“大公桥派出所”的名字,唤起了童年的记忆,希望能找到曾经帮助过她的大叔和郑阿姨。
33年后,小芳回来看望大爸爸
回到心里,回到警察的父亲身边,诉心肠
这位留言的网友是33年前的小芳。她告诉警方,她年轻时记忆模糊,无法准确记住“大公桥”这个词。当她看到警察局拍摄的视频时,她确定那里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爸爸,我是小芳。对不起,我来晚了!”4月15日,小芳从上海赶到宜昌。在郑阿姨的带领下,她来到大云飞墓碑前,忍不住掩面哭泣。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小芳一直记得在遥远的宜昌,有威武霸气的“警察爸爸”、和蔼可亲的郑妈妈,还有聪明活泼的弟弟。在这个“家”里,她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
但她不敢面对那段记忆,毕竟,被遗弃的经历是痛苦的。“成年后,我多次想去宜昌找警察的父亲,感谢他们家人的善良,但我无法克服内心的障碍。”陈芳告诉郑女士。
那一年,小芳回到河南后,当地警方帮她找到了家。从此,小芳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后,她在上海工作定居,现在已经结婚生子了。
小芳遗憾地说:“如果我勇敢一点,早点回来就好了,这样就不会让大爸带着遗憾离开了。”
告别大爸的墓地时,小芳说:“虽然大爸走了,但他传给我的善良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教会了我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