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趋势,山雨来了吗?还是回光?这个问题很有争议,房子是否应该买自己的观点。
然而,从高层的角度来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呼声从未停止过;五一前夕,高层再次发声“定调”房地产。
除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强调交付、民生、稳定,坚持住房投机”,还有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消息: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超大、特大城市:根据2014年《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是超大城市。目前,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有7个城市;;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是特大城市,目前,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有14个。2、平急两用:指通常用于旅游、医疗保健等,重大公共事件立即转变为隔离治疗设施,将“紧急两用”概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和改造若干“紧急两用”的民宿和酒店,储备若干大型单人舱医院,升级若干应急医疗服务点。
记得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防止城市更新行动中大规模拆迁建设的通知》,让很多人认为是按下了城市拆迁改造的“暂停键”;文件中提到:
1、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除非法建筑和被认定为危房外,现有建筑不应大规模、集中拆除。原则上,老城区更新单位(区)或项目中拆除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现有总建筑面积的20%。2、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除增加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大规模增加建设规模,不突破老城区原有密度强度,不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3、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小规模、强制搬迁居民,改变社会人口结构,切断人、地、文化关系。4、确保房屋租赁市场供需稳定。小规模、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老区,导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加剧新市民和低收入群众租房困难。
2021年是房地产非常特殊的一年。土地拍卖、购房限制、抵押贷款等监管政策密集出台。那一届的买家也是最痛苦的群体。他们所经历的“不合格、不可摇晃、贷款困难、高利息”是历史上最困难的。
然而,2021年的疯狂在下半年有明显的疲劳感,进入2022年行业完全跌入低谷,调控政策也随之而来。 经历四个阶段:放松、解除、鼓励和刺激。
这一政策趋势在2023年仍在继续,两年后重提“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意义重大。一是通过土地“征地拆迁建设”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扩大房地产投资。两者还可以通过征地拆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城市净土储备。
当然,这次特别划定了“超大城市”的范围,与以往的“把握”有很大的不同,指出了“超大城市”在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也为您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不要在非超大城市买!
五一假期,西安又火得一塌糊涂。网友们笑着说:2亿人在西安,5亿人在来西安的路上。...这标志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后疫情时代迎来了真正的文化旅游爆发。
每个人都住在西安,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人,近年来西安的变化确实很大,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并不过分。
在人口方面,据统计2022年底,西安常住人口1299.59万,已属于“超大城市”范畴。
在最后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西安新房价格的上涨,收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那么在这一政策的背景下,你觉得在西安买房怎么样?
看完记得点赞,点在看,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