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建设,我省继续实施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牦牛藏羊采集767万头(只有)的可追溯数据,覆盖全省39个县(市、区)8.85万家合作社(农民、牧场)。
春天的高原充满活力。在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南县森多镇牦牛养殖基地,灰色的牛舍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明亮。1800多头牦牛戴着电子耳标,悠闲地吃草散步。
“在牦牛养殖方面,公司从牦牛收购之日起就做好了耳标记录,从体重、年龄、特点、疾病、产地等方面输入牦牛。在饲养过程中,可以科学饲养,始终掌握牦牛的各种体征。青海5369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天辉介绍,生产养殖的相关信息主要记录在电子标签上,如牧民养殖号、草山情况、牦牛疾病记录和用药记录、牦牛年龄、运输时间、运输批次等,这些信息与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有关,以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提高产品质量管理和市场份额,降低成本,为公司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牦牛之都”和“中国藏羊之府”。牦牛、藏羊是青海的主要畜种,具有生态、绿色、有机的独特品质优势,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也是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青海牦牛、藏羊产业正处于提高质量和效率、转型升级、促进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但产品认知度低、质量差、价格低、品牌竞争力弱仍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制约牦牛、藏羊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的主要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农牧民的可持续收入增长。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按照“出生佩戴、全过程控制”、统一追溯模式、统一追溯标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的要求,对30日至90日龄牦牛藏羊佩戴追溯标识和信息输入,实现了青海省牦牛藏羊的信息可查询和源头可追溯性。
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性项目的不断实施,为加快建设“净土青海高原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牦牛藏羊特色产业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畜产品质量和价格奠定了基础。
记者 徐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