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深圳地铁10号线列车上,一名男子抓起一名女子的头发,挥拳打头,被车内乘客及时制止。
深圳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处理,将双方带到派出所进行调查。经调查,事发时正值上班早高峰,车厢内乘客较多,殴打男子尹某手机视频外音量较大,旁边女乘客张某某提醒她,双方发生争吵。争执中,尹某怒不可遏,用手抓住张某的头发,用拳头打他的头。当车内其他乘客看到这一点时,他立即停止了尹某的殴打。公安机关迅速取证,迅速查处,依法对尹某处以行政拘留处罚。面对警方的讯问,尹某对自己一时冲动打人的行为感到遗憾。事发当晚,轨道交通分局通过官方微博通报了此事。
针对此次事件,记者专门采访了深圳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情报指挥处处长马娟。据她介绍,“对于地铁殴打他人、故意伤害、挑衅和性骚扰,轨道分公司制定了‘1分钟到达’工作机制,要求无论哪个网站、哪个区域,类似紧急情况,车站安全力量确保1分钟内到达现场,快速警察,快速处理,查明情况,依法处理迅速响应社会关注,确保公众出行安全。”
据了解,目前全市302个地铁站分为86个警区,实现了警力全天候全覆盖。每个车站都有常驻警力,每个警区都由警察带队巡逻,全职守护地铁交通安全。同时,轨道交通分局还部署了20多支冲锋队,接受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在终点站、大流量站、枢纽站等重要站点进行机动巡逻,第一时间响应警情。此外,地铁集团还在各站配备了安检员、保安员,每列地铁列车上都安排了安全员。分局警力与企业群防群治力量紧密配合,构建责任划分明确、层次明确的立体防控体系,全面保障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出行。
“冲动是魔鬼,打架的成本很高。对于地铁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轨道分局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厉调查,坚决维护良好的公共交通秩序。”马娟说。
记者注意到,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打架案件并不少见。城市里人来人往,难免有时会磕磕碰碰,尤其是在地铁、公交、机场、繁华路段、红绿灯口、大型超市、步行街等公共区域。总有一些人一言不发地发脾气,甚至打架。结果,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22年1月14日凌晨,在宝安区西乡街建安二路交叉口,林某和周某分别在等红绿灯时发生争吵,然后下车互相殴打。事后,林某、周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2023年2月10日19时许,秦某驾驶电动自行车经过罗湖区田贝四路43号附近路段时,非法走机动车道,然后闯红灯穿过斑马线,与杜某驾驶的机动车右前部发生轻微划痕。交通事故发生后,机动车乘客林某辉、林某黄、陈某下车与秦某争论。林某辉突然用手拍打秦某的头盔,秦某推搡他。后来,林某辉、林某黄与秦某发生肢体冲突。经伤情鉴定,秦某为轻伤。林某辉、林某煌因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2023年3月23日上午,在福田区会展中心地铁站4号线至福田港方向站台换乘扶手电梯处,周某与欧某因身体摩擦引发争执,随后升级为互殴。周某、欧某均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以上案例都说明了最基本的事实之一:冲动和暴力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因违法而伤害自己,后悔莫及。
采访中,深圳市公安局指挥部警察公共关系处副处长江云飞告诉记者,对于公共场所发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涉及人身权利侵犯的,深圳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快速出警、快速调查取证、快速依法处理,及时公布事件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在公共场所,如果你遇到分歧或纠纷,你必须保持冷静,以合理、平和、合法的方式解决。如果现场不能解决,你可以随时报警,或者向周围的警察寻求帮助。冲动的拳头,合理的也变得不合理,如果构成违法犯罪也面临法律惩罚。维护秩序,每个人都有责任,请从自己开始,成为一个文明的公民,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江云飞说。
采写 南都记者 吴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