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口腔医院拔牙后死亡 院方认为老人存在基础疾病_老人拔牙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3-04-29 21:21:24  浏览次数:9

老人拔牙齿

4月23日,郑州市民来女士向《大河报》“邻妹妹帮忙”求助,他的父亲在郑州一家口腔医院拔牙后去世,但医院认为老年人有基本疾病,否认有过错,家属难以接受,已向当地卫生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记者发现,2015年,涉案医院因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受到行政处罚。

拔牙后60岁老人死亡

死者家属来女士介绍,4月16日,父亲在妻儿陪同下前往中原区正合口腔医院取牙套。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告诉父亲,他牙套旁边的一颗牙齿松了,建议拔掉。

在医院的劝说下,莱女士的父亲同意拔牙,但手术后不到10分钟,老人出现呕吐、晕厥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抢救,死亡无效。

“拔牙后,他的脸变白了。当时,他不得不下楼付钱。当他下电梯时,他抱着垃圾桶吐了出来。”。莱女士告诉记者,父亲先是被工作人员扶到收费处,然后去了厕所。出乎意料的是,我父亲直接晕倒在厕所里。拨打120后,老人被送往医院抢救,但他死于错过了最佳急救时间。

“我爸只是去拿牙套,没想到天人两隔……”

来女士告诉记者,他父亲拔牙前,医生没有告知医疗风险,没有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甚至没有术前抽血检查,手术混乱,有违规行为

“手术后,我父亲晕厥了。口腔医院的工作人员只捏人,没有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莱女士认为,正合口腔医院作为专科医院,医护人员不懂急救,不处理突发风险的计划也令人难以置信。

记者发现,根据《医疗纠纷防治条例》,医务人员应当在诊疗活动中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进行手术、临床试验等危险、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取代医疗计划,并取得书面同意。

同时,开展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医疗风险较高的诊疗活动,医疗机构应提前制定应对方案,积极防范突发风险。

4月23日,记者来到正合口腔医院表明来意后,前台工作人员拒绝接受采访,称“负责人不在”。记录记者的联系方式后,表示会通知领导。截至出版,正合口腔医院未作出回应。

据公开报道,正合口腔医院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老年人必须有基础疾病,拔牙的人不可能消失。”

然而,莱女士并不同意这一说法。她说,她的父亲今年60岁,是一名退休教师,每年都有体检,身体健康。最近的体检是在春节前夕。

中原区卫生委员会介入

4月23日,记者从中原区获悉,中原区卫生委员会已对此事进行调查,双方正在进行调解。

但当事家属表示,虽然进行了多次调解,但结果仍难以接受。

“在第一次调解中,医院否认了自己的过错,称人道主义可以赔偿家庭成员2万元,然后调解改为15万元,但仍然否认了自己的责任。”

莱女士告诉记者,医院否认其过错,并提出申请尸检,家属同意并签字,但医院拖延,没有找到机构进行鉴定,直到有效时间超过尸检。

记者了解到,尸检的最长期限是患者死亡后7天内。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冻尸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天。尸检应经死者近亲同意并签字。

医疗事故纠纷双方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指定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医疗尸检可以由患者家属或医疗机构提出。医疗机构提出尸检要求的,必须经患者家属同意。签订《尸检协议》后,医患双方共同选择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具有尸检资格的鉴定机构。

“因为错过了尸检时间,我们现在向中原区卫生委员会申请了医疗事故鉴定。”来女士说。

根据天眼检查APP,郑州正和口腔医院工商登记信息为郑州正和口腔诊所。2015年,他因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而受到行政处罚。

律师解读

关于医疗纠纷的处理,河南中宇律师事务所孔健律师表示:“当医疗纠纷发生时,建议医患协商调解。调解不成的,医患双方可以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将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密封相关医疗用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形成文字资料。经调查研究,卫生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一般会再次协商调解。协商不成的,建议患者或家属诉诸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或鉴定。如仍不服,则申请复议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应当根据鉴定结论和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处理。对处理结果仍不服的,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双方自行协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都不是必须的程序,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划分本次事件中的责任?河南中宇律师事务所律师孔健认为,首先要看涉案口腔医院和医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资质不全的,可以承担行政责任和非法行医的刑事责任。其次,民事纠纷的责任主要是根据我国《民法典》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有关规定来区分的。根据第十二十九条的规定,医务人员应当在诊疗活动中向病人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解释医疗风险,取代医疗计划,并取得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适合向患者解释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解释,并取得明确同意。医务人员未履行前款义务,造成病人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责任划分,根据当前情况可以确定医疗机构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但具体比例,还需要结合医疗行为是否违反诊疗规范,医疗事故与患者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综合确定具体责任比例。”

孔健律师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死者家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为:

1.医疗费用,2。误工费,3。住院伙食补贴,4。陪护费,5。死亡赔偿,6。丧葬费,7。被扶养人的生活费(如有),8。交通费,9。住宿费,10。精神损害赔偿。最后,根据医疗机构责任比例计算具体赔偿金额。

拔牙有哪些风险?

虽然拔牙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如果操作不慎,风险会更大。

据媒体公开报道,2021年5月,广西南宁市一名5岁半的女孩因碰撞松动了一颗大牙齿。于是父母带她去医院治疗。没想到拔牙后出血了,甚至被送到ICU病房,最后被认定为脑死亡,不幸死亡...

据介绍,拔牙后容易出现出血、疼痛、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非常危险,即牙槽血管瘤、颌骨中心性血管瘤。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些患者,特别是青少年,牙龈上有一个柔软、深红色的肿块,触摸出血,特别是搏动性出血,邻近牙齿松动,要小心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据《新京报》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曹佳介绍,拔牙风险大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