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红艳 李贝贝 北京报道
近日,北京召开了近年来最大的商品房用地推介会。业内多方向记者表示,此举将让开发商“了解”,降低土地拍卖的概率,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预期。
同时,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北京土地拍卖规则不断优化,推广会议也符合“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不得同时注册同一土地”的最新规定。
据了解,本次推广的73块拟供应住宅用地中,有22块位于中心城区,占30%以上;39个位于平原多点地区,包括副中心,占50%以上;12个位于生态保护区,占近20%。
规模大,热点多4月25日,北京召开2023年商品房用地推介会。据悉,本次推介会共推出73年内拟供应的住宅用地,共有70多家开发企业参加。
这种推广会议并不是第一次在北京举行。记者注意到,2019年,北京还启动了上半年商业用地项目推广会议,涉及44块住宅用地,但规模相对较大,推广土地较多。
据悉,除东西城区无土地供应计划外,本次土地推介会其他区域将于今年内供应土地。其中,丰台区土地数量最多,今年将提供9个地块。朝阳区、海淀区、亦庄区、昌平区、门头沟区6个、2个、3个、4个、4个,通州区、大兴区7个,顺义区、房山区8个。
记者注意到,朝阳、海淀、亦庄的土地供应计划中,有许多地块位于热点地区,计划土地供应时间非常接近,主要是今年4月至5月。其中包括朝阳区崔各庄乡奶西村地块、海淀区四季青镇地块、丰台区新宫车辆段地块、亦庄河西区地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在接受《中国时报》采访时表示,土地供应紧紧围绕首都功能定位和新城市规划,未来“三城一区”、平原多点地区是楼市供应的重点。
至于推广会议的作用,赵秀池指出,推广会议让开发商和公众了解今年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有利于信息披露和透明,让开发商知道,公众也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稳定的期望。本次推广会议在2023年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土地是房地产市场的大门,土地供应直接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数量和结构。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中国时报》,此举与“勾地”制度有关。只有通过推介会展示地块进行沟通,企业有购地意向的地块才会挂出拍卖。推介会可以大大提高市场的关注度,进而减少土地拍卖的情况。
规则不断升级4月18日,北京市自委在官网发布会议通知,称将于2023年4月25日召开“2023年北京市商品房用地推介会”,并向房地产企业发出邀请。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自委在推介会通知中明确指出,推介会各企业必须以集团公司名义注册,各企业参与人员不超过2人,“以集团公司名义注册的要求与北京市自委的另一项规定高度一致。
记者注意到,4月14日,北京市自委发布了《北京市丰台区青塔街青塔村棚户区改造工程FT00-0601-0633》、FT00-0601-0634地块R2二类住宅用地等2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补充公告。提到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不得同时注册同一土地;联合投标的,同一集团成员企业只能组成联合体参与同一土地投标。同一集团成员包括但不限于:与集团公司有关的公司(包括全资公司、控股公司)。也就是说,对于北京同一地块的拍卖,集团成员企业要么只有一家企业参加,要么成员“报团”作为单位参加。
业内普遍认为,新的征地规定是对北京土地拍卖政策的升级,将对“中国建设部”房地产企业产生重大影响。记者注意到,中国建设集团的许多企业在北京都有征地经验,“中国建设部”的不同企业经常面临同一阶段的竞争。例如,在2022年北京第五次土地拍卖中,昌平信息园地块“火爆”,共有14家房地产企业参加了比赛。其中,中建九河、中建智地、中海共有3家房地产企业属于“中建系”;2023年北京首次土地拍卖中,朱辛庄新区地块迎来42家房地产企业,其中包括中建一品、中建新河、中建智地联合体、中建九河、中海地产等5家“中建系”房地产企业。
事实上,北京之前的土地拍卖规则已经部分调整。根据自然资源部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披露的通知》,原则上每份详细清单对应的转让时间段不少于3个月,给予市场实体足够的时间预测;详细清单中的地块可在公开转让期内一次或多次发布转让公告。“两集中”模式被优化调整为“一次或多次发布转让公告”的“详细清单”模式。据悉,2022年,北京共进行了五次集中土地拍卖,与往年相比,单次供应地块相对较少。
对于未来土地市场的发展,赵秀池指出,北京应进一步梳理城市人口变化和区域发展,做好房地产供应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与此同时,赵秀池还表示,应适当调整过时的严格房地产监管政策,从供需平衡、工作和住房平衡、人才人口产业政策等角度给予一些新的房地产政策。例如,允许多子女家庭购买第三套房,动态调整普通住房标准,调整100%开发商持有的长期租赁公寓的相应政策,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和住房民生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