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再次定调房地产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3-04-29 20:39:39  浏览次数:9


重磅!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再次定调房地产市场!

刚才,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磅定调:再提房地产,要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据了解,这是全国两会后中央层面针对经济形势和工作部署的重要会议。

先看看大家关心的房地产怎么说。

房地产市场怎么走?会议定调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将房地产相关表述放在“防范化解风险”的框架内,还有很多墨水。房地产一直是普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协调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的改革和保险。要坚持住房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投机的,根据城市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交付、民生和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这些提法延续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即坚持住房投机,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做好建筑交付、民生和稳定工作。

根据最新的房地产数据,一季度,我国商品房销售额3054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7.1%。一年后,商品房销售指标再次回到正增长轨道,房地产市场开始修复上行周期。

但从带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指标来看,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同比增长5.1%,与去年持平。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制造业投资增长7%,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5.8%。可见,房地产投资仍处于下降趋势,并继续成为经济复苏的拖累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还强调,积极稳步推进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的隐性债务。同时,要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其中,比较新的提法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及“在超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这两点。

房地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什么?这还不清楚,大家还在摸索。

可以肯定的只有:过去那种模式不行。

同时,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也采用了积极两个字,说明还有一定的机会。

换句话说,三四线棚户区改造,不太动。所以,房子还是可以买的,关键是在哪里买。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好转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求真》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也明确提到:

目前,总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要“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有力措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会议还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正常运行。但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有所改善主要是恢复性,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会上还说了如何恢复和扩大外需,具体怎么做。

一是科技自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都要发展起来。

二是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刺激老百姓的消费,鼓励民间投资。

三是打破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障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平等对待。

第四,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稳定外商投资的基本市场。最近,中国的外商投资确实跌得有点厉害。我不知道我们能否扭转局面。

可以预测,接下来在“促销费”和“信心提升”方面,落地政策应该“陆续出台”。

当然,虽然仍有困难和挑战,但仍有很多。但政治局对第一季度经济复苏的判断仍然是: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渐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趋势。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目前的经济形势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力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地统筹国内外大局,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正常运行,宏观政策先进协调,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大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优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趋势,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的改善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下一步经济工作怎么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政策效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经济运行持续改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和隐患持续解决,利用这一趋势,促进经济实现质量的有效改善和数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仅要逆势而上,加快短板领域的突破,还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巩固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基础,培育壮大新动能。

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创新生态,防范风险。

■恢复和扩大需求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强效率,稳定的货币政策应准确有力,形成共同的力量来扩大需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民间投资的激发。

■打破影响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障碍

坚持“两个坚定不移”,消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障碍,继续增强经营实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活力。

各类企业要依法合规经营。

要下定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促进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龙头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能力现代化。

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稳定外贸基本盘。

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试点。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协调中小银行、保险、信托机构的改革和化学保险。

坚持住房住房定位,不投机,根据城市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做好交付、民生、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产业发展新模式。

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的隐性债务。

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就业优先,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要以“时时放心”的责任感,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夏季电力供应保障工作。

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全面推进农村振兴。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努力解决问题,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